互聯網時代,各行各業積極進行智能轉型,智能終端設備連網的橋梁是物聯網卡,物聯網卡在實現萬物互聯的目標中起關鍵作用。然而,物聯網卡在市場上的口碑似乎是越來越差,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從專業角度分析,物聯網卡又有哪些不能說的秘密呢?
我們知道,隨著物聯網卡技術的發展,物聯網卡的應用越來越廣泛,大到智慧城市建設,國防與安全性,小到隨身的智能穿戴,物聯網卡成為了物聯網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正是因為高漲的需求,這個行業吸引了不少商業人士加入,加之監管的滯后性,才使得這個行業亂象叢生。單從物聯網卡本身來說,其實也存在諸多的弊端:
其一是,禁止個人市場流通,但仍有售賣。怎么解釋呢?我們知道,三大運營商早就發文禁止物聯網卡使用在個人手機上,原因是避免淪為詐騙分子作案的工具,然而,市場中物聯網卡的銷售渠道又雜亂不統一,就造成了,有人買就有人敢賣,物聯網卡經不同人手,最終還是會到個人消費者手中。當然,運營商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畢竟個人市場這塊需求也確實不少,也就說,就算物聯網卡禁止使用在手機上,你也能從市場上買到可用在手機上的物聯網卡,只是避免被監測到及就可以了。
其二是,流量虛標,真假難辨。我們知道物聯網卡是按流量收費的,流量多收費高,流量少收費少,但是逛過物聯網卡代理商的朋友熟悉,相同流量下,物聯網卡代理商賣的物聯網卡要比運營商開的卡貴很多,為什么呢?這就得說一說物聯網卡的銷售模式,物聯網卡銷售模式是運營商批量開卡,代理商拿到卡后會將這一批卡建立成一個流量池,然后再按要求分配到每張卡中,這樣,具體分到卡里的流量有多少,就得看代理商的意思了,一般咱們從代理商那里買到的物聯網卡都會有虛量,虛個百分之二十、三十也正常,但是有的人為了多掙點,會選擇虛更多,當消費者真正用到時會發現,根本達不到承諾的那么多!
所以,咱們說,企業用戶有需要就去正規代理商那里購買物聯網卡,如果是個人想用在手機上,建議還是考慮手機卡營業廳開的流量卡,雖然貴,但是夠安全,不會因為一句“禁止”規定而被停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