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小伙伴,今天咱得嚴肅嘮嘮物聯網卡這檔子事兒。要是你還想著幫人代買物聯網卡,那可得悠著點,不然“刑”不“刑”的,可就真不好說咯!
物聯網卡本是應用于各大垂直行業的號卡,像智能家電、共享單車、自動售貨機等設備都靠它聯網。可如今,這卡在市場上亂象叢生,風險管控政策那是一套接一套。
先說這實名制,月流量超過100M開通非定向通用流量的物聯卡,必須進行實際使用人個人實名,還搞出個“一證十號”的規定。為啥這么嚴?還不是因為這卡要是落到不法分子手里,那可就成了他們作惡的工具。想象一下,要是有人用你代買的物聯網卡去發送詐騙、涉恐、涉爆、涉黃等非法信息,那這鍋你背不背?到時候,警察叔叔找上門,你可就“刑”了,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,那可不是鬧著玩的!
再看看使用場景的限制,只能在約定適配的場景使用,不能超范圍。要是你代買的卡被拿去干些違法違規的事兒,比如通過物聯卡傳輸與使用場景無關的數據,發布商業廣告信息,或者訪問人聯網應用,像微信、抖音、淘寶這些,那這卡就得被停機,你也得跟著遭殃。而且,要是被判定使用行為存在風險,像機卡分離、在風險地區使用、流量消耗異常等,卡號直接銷戶,說不定還得面臨法律處罰。
有人可能會說,我就是幫個忙,哪知道這么多事兒。可法律面前,可不管你知不知道。現在物聯網卡市場門檻低、管理亂,流入個人市場的情況屢見不鮮。一旦你幫人代買,就可能成為網絡“黑灰產”的一環,為網絡違法犯罪提供條件。不法分子利用物聯網卡繞過實名制監管,肆意實施網絡違法犯罪,到時候,你就是他們的“幫兇”。
就像重慶網安查處的一起非法買賣物聯網卡案,嫌疑人廖某在網上出售非實名認證的物聯網卡,從中獲利2805元,結果被沒收違法所得,還罰了2805元。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,你還敢冒險嗎?
幫人代買物聯網卡這事兒,風險太大,還是離得遠遠的。不然,到時候“刑”不“刑”的,可就真由不得你咯!